机械取代人工 这些岗位不再“挥汗如雨”

连续多日的高温,并没有打乱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正常节奏。一方面,得益于建设者的辛勤劳作;另一方面,则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迭代更新。从地铁挖掘到管道清淤,从环卫保洁到铺路建房,越来越多搭载尖端技术的机械设备投入到青岛建设、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。随着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动能加速转化,昔日高温下“挥汗如雨”的一些工作、众所周知的一些岗位,正在变得“清凉”起来。从这些变化上,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以人为本的关怀,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。
 

 
摊铺机伸展“手臂”,从路面驶过,便将沥青压实。盾构机掘进已在青岛地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。混凝土顺着“滑梯”滑落到浇筑部位。环卫工人驾驶洗扫车冲洗道路。  摁摁遥控器,抓斗机即可将井下的杂物抓出井外。 
 
现场 “集团军”作业 旧路换新颜 
 
沥青摊铺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景,随着机器的轰鸣声,伸展着“双臂”的摊铺机从路面压过,将沥青压实。然而,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,修路还没有摊铺机,全靠人工。 “那时候修路就靠三大件,铁锨、耙子和小推车,拌好的沥青温度高达150℃,工人们穿着长衣长裤、防烫鞋,在上面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。 ”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工程公司建材基地经理周兆平回忆,那时候修路需要二三十人,修1公里得耗费几个月的时间。 
 
摊铺机伸展“手臂”,从路面驶过,便将沥青压实
摊铺机伸展“手臂”,从路面驶过,便将沥青压实
 
随着时代的变化,纯人工修路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,一系列先进的修路机械应运而生。如今修路,不仅追求速度,更注重技术含量。 “对沥青的平整度、压实度,要求越来越高,平整度都是以毫米计算的。”周兆平说,现在修路基本都是机械,只需要五六人辅助机械处理下细节即可,一天时间就能铺完1公里。西海岸还在全市率先引进了就地热再生机组,利用热再生技术机械化修补沥青路面。热再生机组是一个“集团军”机械组合,一排道路机械在旧的沥青路面上缓缓驶过后,路面瞬间焕然一新,原本路面的裂缝、车辙消失得无影无踪。 
 
现场 混凝土坐“滑梯”直达浇筑部位 
 
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青岛尚无泵送混凝土,混凝土就在工地现场配比、搅拌,再由工人用小车推到塔吊旁,倒入漏斗中。随后,塔吊吊着漏斗徐徐升起,运送至施工的楼层上,打开出口,混凝土“哗哗”地倾斜而下,工人们再用振捣棒振捣均匀、密实并找平。 “振捣棒当时一般都是4米的,如果碰到比较深的浇筑部位,够不到底,需要人顺着钢筋爬到下面振捣。 ”青岛海川建设集团公司(原青岛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)总工程师黄勇学说。 
 
现在,搅拌好的混凝土由汽车泵直接送到现场,再顺着长长的“滑梯”滑落到浇筑部位
搅拌好的混凝土由汽车泵直接送到现场,再顺着长长的“滑梯”滑落到浇筑部位
 
而现在,搅拌好的混凝土由汽车泵直接送到现场,再顺着长长的“滑梯”滑落到浇筑部位;振捣棒也延长了3倍,常规的是12米,再长也可以定制。在我市“第一高楼”海天中心浇筑底板时,还使用了象鼻泵,长长的“象鼻”每小时浇筑量可达300立方米,大大提升了混凝土输送效率,节省了浇筑时间,创下了国内同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纪录。 
 
现场 驾驭“钻地龙”效率大提升 
 
在地铁1号线汽流区间(汽车北站-流亭机场)地下20多米,一条长86米的“巨龙”正不断用“牙齿”啃咬岩层和泥土,向前推进。来自中铁二十局的盾构机司机郭阿卫就是操纵这条“巨龙”的人,他坐在操作室里,眼睛紧盯4台屏幕,手指随着数据变化不断操纵操作台上的按钮。在人们的想象中,地下施工应该比较凉爽舒适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隧道里十分闷热潮湿,由于机器运转发热,操作室里的环境高达40℃,不过里面安装了空调,所以体感舒适许多。盾构机平均每天可掘进15米,如果用传统的矿山法,每天只能挖两到三米,施工环境恶劣。青岛地铁集团总工办主任黄舰介绍,目前,机械施工已经在青岛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来自青岛地铁的数据显示,1号线区间正线全长50.9千米,机械掘进区间长31.57千米,占区间总长62%;4号线区间正线全长26.05千米,机械掘进区间长18.18千米,占区间总长69.8%。 
 
地铁1号线汽流区间地下20多米,一条长86米的“巨龙”正不断用“牙齿”啃咬岩层和泥土,向前推进
地铁1号线汽流区间地下20多米,一条长86米的“巨龙”正不断用“牙齿”啃咬岩层和泥土,向前推进
 
现场下井清淤 成了“过去式” 
 
污水管道清淤、疏通,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。黄金海是青岛水务集团排水公司第三排水公司经理,他告诉记者,早期疏通管道没有机械,很多时候都需要工人下井处理。下井的装束就像拍科幻片,得戴上防毒面罩、口罩,从头到脚穿上胶衣、胶鞋。管道清淤都在井下,温度比地上高4-5℃,夏天还有不少蚊虫,穿着胶衣作业,不到十分钟就全身湿透。
 
有了专门的疏通管道车,只要在按钮盘上设置好水压,再把疏通管放到古力内就行了
有了专门的疏通管道车,只要在按钮盘上设置好水压,再把疏通管放到古力内就行了
 
而现在,排水管道的养护已经从纯人力走向了机械化,下井清淤,在市内三区已经成为了“过去式”。疏通管道,有了专门的疏通车,只要在按钮盘上设置好水压,再把疏通管放到古力内就行了。虽然疏通时还是需要几个人合力摆动疏通管,但相比下井清淤,已经轻松了不少。记者从青岛水务集团排水公司了解到,近年来,该公司先后配备了凯撒联合疏通车、法克多联合疏通车、CCTV管道机器人、声呐探测仪等机械设备,引进了北斗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,机械拿砂比例达到70%以上,管道机械化疏通比例达到95%以上。 
 
现场 清扫有“神器”保洁更省力 
 
“出门5分钟,流汗两小时”,在这样的气温下,环卫工人仍要拿着扫帚簸箕,穿梭在大街小巷,由于长期户外作业,皮肤被晒得黝黑。不过,随着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,一些环卫工人所从事的体力劳动,已被现代化的作业车辆所替代,工作强度相比以往降低不少。“以前我们经常是与汽车擦肩而过,确实挺危险。现在,清扫车清扫后,我们只要捡扫就可以了,劳动强度减轻了不少,还安全。 ”环卫工人王师傅说。
 
洗扫车、湿扫车、高压清洗车、防尘扫路车、洒水车……在大型机械的帮助下,我市实现了道路保洁的一体化、精细化作
青岛实现了道路保洁的一体化、精细化作
 
 “目前市南区的50条道路,除人行道等路面条件不允许的街道,均采用机械操作。通过洗扫车清扫过的路面避免了扬尘等二次污染的问题,可快速一次性的清洁完毕。 ”市南环卫公司业务科科长郭建辉告诉记者,市南区共有各类机械化保洁车辆26辆,机扫率为95.7%,高压冲洗率为95.6%。 
Back Print

What's App
Laura: 008615898965835
Jojo: 008618853599962
Amanda:008618853599926